DSC03025.JPG

華碩電腦的董事長施崇棠和Shopping Design創意總監詹偉雄,到底聊什麼聊的那麼起勁呢?

 

DSC02994.JPG

喔!原來是設計力可以為品牌帶來的競爭力!

8/29(六),台灣設計師週第一場講座,正式登場!究竟華碩電腦的大家長施崇棠先生,和美學的經濟一書作者詹偉雄先生,

從不同領域來分享設計,會有什麼讓人驚艷的觀點交流呢?

DSC02990.JPG

滿場的觀眾跟我一樣殷切的期盼著!

首先是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的分享:

DSC03004.JPG

【創新為美,設計力領頭的時代】

施董事長認為,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品牌,除了技術力之外,更要有設計力。

不再是用技術推動設計力,不再只談主機、功能,而把最終重點放在「設計力、感性」。

用設計力帶動技術力,讓設計力變成領頭羊,帶領整個品牌。讓大家不只是把設計當成單純的造型、美工,而是從使用者、五感來開頭,透過品牌經營管理,提升品牌的價值。

「創新為美」就是華碩現在主要推廣的核心價值,主張「先創再做」,先由設計部門找題目,再由技術部門解題目,期待Asus能出世界級的設計師。

品牌經營,其實是一種反璞歸真,首先是要放大品牌中最值得驕傲的特質,讓這個特質成為對消費者的品牌承諾,最後是一種心對心的烙印,搶的是在消費者心中的「心占率」,而不是用華而不實的廣告來操弄消費者的心,而是該花心思在設計力與品牌經營上面。

再來是詹偉雄先生的分享:

DSC03020.JPG

【設計力如何為台灣創造競爭力】

曾經身為十年的科技記者,詹偉雄發現,台灣是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而從製造投身設計。
在1980年代的台灣社會並不支持工業設計,在1990年以前,台灣整個社會被OEM模式架構著。

勤奮的製造業家,加上積極出產的工廠,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包跨:
經濟成長率一年9%、二十年失業率低於2.5%、1978年出口大於進口、1980年一千多億的外匯存底。

OEM「原廠委託製造」(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s )模式解決當時台灣社會生存的憂慮,但也造成了現在的某些困境,因為1990年代柏林、中國加入了8000多萬的勞動人力,台灣原本的角色被取代了,被迫從OEM模式轉形成ODM「原廠委託設計」 (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s )模式。

以前OEM時只需要管理好生產線,但ODM後,要去了解消費者。而歐美等設計原廠會交給台灣做設計,是因為設計要接近生產,而不是接近消費者。台灣在各方面都有優勢成為ODM,除了OEM的後盾,還有設計人才的充足補給。

台灣社會漸漸從OEM時代的泯滅自我、合群的、集體的,轉便成為OEM時代的創意型工作者、個性的、個體的。

然而在台灣社會新舊價值的轉變中,遇到了一個困難,理智上,大家都相信這是一個越來越需要凸顯個體的時代,但是情感上仍然無法忘記,我們是從群體社會而來的。

設計的時代來到了,但是設計的社會卻還沒有來到,少了自我破壞、自我創造的過程,許多人還沈醉在安適的集體化社會裡。

但是設計是not only difference , but make meaning difference,所以所有台灣的設計工作者,現在正在經歷所謂的中年維特或少年維特的煩惱。

做為一個設計者,要先自我認識,行使自我意識與原創,不是模仿、或是因為眾人的期待而創作,而是要和自我生命體驗有關,例如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的故事:這位日本設計師一直到國外從事設計工作,才開始從兒時和祖父相處的經驗裡,體會到日本的文化精神,應該就是簡單、一口箱子就可以帶著跑的東西(因為在顛沛流離的時代常常需要逃難)。

當每個人成為自己生活的設計師,設計的社會就會形成,那也就是台灣設計產業將發光發亮的時候。

【自由的心,面對危險找尋自我】

對於在設計領域學習的年輕人,施崇棠董事長建議,在學生時代,要有一顆自由的心,去嘗試各種可能性,努力創新,面對現實,然後突破現實,不要因此限制了自己的創意,像達文西這樣的人才,左腦與右腦的發展是不相衝突的,要把自己培養成可以在現實社會立足的創意設計人材,找到平衡的方式。

而詹偉雄總監也鼓勵大家不要被社會給架構,努力向陌生的地方探險,讓自己進入恐懼的世界、面對危險,只有在那個狀態下的本能反應才是真實的自己,不是受社會與家庭期待而扭曲的自我。

【設計與技術部門的整合發展】

施崇棠董事長表示,希望所有部門同仁除去我執的恐懼,不要因為自己是設計領域就覺得自己不懂技術,也不要因為自己是技術領域就覺得自己沒有美感與美學,創新唯美是全體的行為指標,一切都為了產品的願景而努力。

【聽見自己生命的聲音,是設計力的源頭】

詹偉雄觀察到近幾年,台灣人突然變得很愛吃 ,以前忙碌集體的社會裡,往往每一餐就在公司的餐廳解決,自助餐豐富卻不美味,而現在大家卻每一餐都要讓自己吃的開心並且感覺到食物的味道, 正是因為「吃」是一個最真切、直接感覺到自我存在感的方式。

就如同大家為什麼,小時候騎自行車、到大了騎機車、開車,到最近一窩風的騎自行車,如果騎機車、開車,是一個長大後社會化的集體影響與過程,那在長大後回到騎自行車,就是一種個體化的選擇,因為騎自行車放慢腳步時,每一刻都深刻的活著。

連續的「存在感」,將累積成「自我」,每個人,都應該向自己生命的源頭探索。

施崇棠董事長也覺得如何去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是很重要的,也分享了高中時毫不猶豫選擇了甲組而不是醫科的求學經驗,他認為人生中,有時對現實的不滿,也會轉變成生命中創作的材料,不見得只有負面的影響。

 

【Web 2.0網路社群現象探討】

詹偉雄先生認為,集體是個體暫時棲息的地方,若失去了文化的鮮度,那樣的集體就會被遺棄,網路上的群聚也是相同,現在的台灣是一個個體為主的流動集體社會。

施崇堂董事長則表示,集體智慧的連結與創新、突破,將會鼓勵個體追求差異性,如Asus成立的ASUSDESIGN+還有共自然工作坊,就是希望在集體的創造中形成充滿差異美感的火花。

DSC03026.JPG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兩位前輩的廬山真面目,聽講座時我就坐在施董事長的正前方,雖然他看起來並不壯碩,但是整個講座下來我真的覺得他給人一種穩若泰山的氣度,不愧是華碩電腦的領導人。而看到詹偉雄先生我滿驚訝的,原來他本人是那麼活潑自然的人,很真誠的分享給我們他的體會。

這次的講座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在整個過程裡,我常常出現猛點頭微笑以表贊同的狀況。特別是兩位前輩都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論述「自我」的這個部份,我非常意外這個話題居然會成為了這場講座的重點,但後來想想,如果設計與品牌到最後強調的是心與心的連結,那討論自我這個議題真的是再自然不過了,一個設計師如果從自我的生命故事發享出來的作品,一定也能觸碰到使用者自我生命裡某一部份而產生感動,那樣心與心之間的交會與溝通,我想也是所有文化創意圈、設計產業工作者在追求的事情。

唯有突破自己,才有可能創新,而突破,需要勇氣,每個階段的歸零代表的是需要不斷的突破再突破,從這樣的過程中,也才終於了解到自己的極限,才有可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價值, 這是我在這120鐘內學到最重要的事情,你們呢?

有沒有覺得這場講座相當精彩?如果想參與更多豐富的講座,8/28~9/6請來在華山藝文中心舉辦的【台灣設計師週】 

一起參與這場設計界的嘉年華唷!...By Susan


*本文同步發表於:http://mdutw.pixnet.net/blog/post/278117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