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被討厭的勇氣」2014年出版到現在已經暢銷3年了,中間有許多人推薦我看,我最近終於開始看了,我想經歷了那麼多,現在看到這些內容,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時機,哲學家與年輕人在書裡用五個夜晚的時間來討論阿德勒的哲學,我想用一夜為一個單位的方式,分享我從書中獲得的啟發,以及結合我所接觸的心理諮商師給我的引導內容、加上我自己所體會的歷程,融合成實用的讀書心得。

 

我這幾年剛好一直在處理「創傷經驗」所帶來的影響,所以看到書的目錄第一夜的主題是「否定心理創傷」時,我其實很抗拒,掙扎了一下才鼓起勇氣繼續讀,因為光看標題就會不爽了,哈哈。我看完了「否定心理創傷」的主題,以及觀察我自己的歷程,我認為,半年~一年內有創傷經驗還在復原中的人,不一定適合馬上看這本書,旁人也別因為自己看過這本書,然後看見身邊朋友近期經歷了創傷經驗,然後就把這本書給對方看,我認為並不適合,等心理的傷口結痂、止血了再看也不遲。

 

那經歷過創傷的人,該怎麼衡量自己什麼時候適合看這本書?第一夜在講「改變的勇氣」,請評估自己,是否把改變的「力氣」休養回來了?是否已經開始感覺到自己離創傷經驗有隔開一小段距離?是否感覺自己已經開始實踐重組生活的一小步,感覺到一些累積?是否情緒已經比較穩定或可以找到快速穩定情緒的方法?若答案是肯定的,歡迎一起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也就是說,過去所發生的事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且無法動搖,不是嗎?」p32

「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而要由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p35

 

我所接觸的諮商師是融合了各家學派然後偏向阿德勒學派,所以她在跟我對談的過程中,除了帶領我去理解過去的生命歷程可能帶給我怎麼樣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她會把更多重心導向「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未來的選擇是更重要的」。被討厭的勇氣裡有許多阿德勒學派的觀點是非常嚴格的,但是我認為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並與其他學派調節成對自己最有用的認知方式。

 

我記得有一次諮商師跟我說:「人生不是都不可逆的,我是有選擇的、人是有選擇的。」

我問諮商師:「後半部分人是有選擇的我明白,但是人生怎麼會是可逆的呢?例如我的貓突然死了,他不會再回來了。還有更多事情發生了,也不可能變回沒發生、假裝沒發生過啊?」

後來經過陸續的溝通理解,我才明白其實諮商師要表達給我的意思是:

 

「的確,自己無法接受的事情、讓自己傷心的事情發生了,我們感受到生命中有些東西被拿走了,有些部分可能不會恢復到從前100%的美好,但是剩下還擁有、還可以創造的美好,也是很珍貴的部分。有的時候,我們真的會被勾起,去看到失去回不來的部分,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把目光聚焦在眼前的現在,特別是經歷了療癒與成長所多獲得的部分,這些以前沒有的部分,經過調整後,也許生命的某些狀態是比以前好的。

我們不是要消除創傷事件與痛苦,痛苦也許會隨著時間的長度遞減、想起次數減少、想起的間隔拉長,但不會不見。可是,我們經歷了這一切,當經過休養,面對生活的力氣漸漸回來後,並不代表我們動彈不得,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累積,我們還是可以繼續的去做我們想做的事、累積我們想要的生活、創造讓我們滿足的意義感,生命的狀態,是可以再選擇的。」

 

剛開始理解到這些想法時,其實很難相信這樣的狀態是可能的,但是隨著時間,我的力氣回來,在生活中慢慢實踐越多我當下想想做的事情的時候,我才更真實的感受到「重新再創造、改寫」自己生命的劇本,是可能的,只是這個過程非常需要耐心與時間,中間還要處理許多自己的情緒、別人的不理解,但是療癒與重建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就繼續堅持自己的步伐、方式、速度吧,因為別人不會為我們自己的人生負責,也不會體驗我們所體驗的,有些閒言閒語就留在他們的世界裡吧。當然,我也知道創傷是有分等級的,有些事件不一定適合這樣的方式去轉換認知,但若對你可能有用,可以嘗試看看。

 

 

「如果過去決定了一切,過去又無法改變的話,那麼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對人生就完全束手無策了。結果會變成怎樣呢?我們會對世界絕望,而且到頭來成為厭棄人生的虛無主義或是悲觀主義者。」p43

 

療癒的過程,有時候相當緩慢,養回力氣也要一段時間、用力量與勇氣嘗試做出改變也需要時間累積才看見成果,有時候真的會失去耐心,回頭看雖然有些進步、感受到一些美好,有一些結有解開、有一些連結有去除,但是某些非常難受的部分,怎麼還在那裡呢?到底還要多久時間自己才不會被影響那麼多?⋯⋯⋯⋯這時候,真的要讓自己休息一下呀!不然那種絕望的感受,怎麼活某部分還是這樣子的沮喪感,非常有可能讓人做出傷害自己與傷害他人的事。

這時候需要嘗試許多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熬過那段絕望的感受。有時候撐著不死,就是在為自己多爭取一點時間,等待療癒的機緣與改變完成的時間點來到。這時候不要多想,多撐一天,就是一天,每一天能平順的過完,就很好。

 

 

「決定自我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p35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p49

 

有些痛苦,是真的相當難受,而為了繼續活下去,只能用盡一切力量與資源,把那些痛苦,轉化為滋養自己生命的養份。

「情緒」是有非常多功能的,我們可以善用覺察情緒,接受到情緒對我們的「提醒」,去理解情緒要傳達給我們接收的訊號,把情緒化成前進的動力之一,前進有很多方式:包含上課、接受心理治療瞭解自己、執行想做的事情、去旅行、去運動、工作⋯⋯等等,每個人的方式都不同。

前進了,會有累積與改變,當累積出一個更新過的生活樣貌,我們會有機會去理解,「現在的我」已經改寫了我生命的劇本,重新找回力量的時候,過去曾經出現過的劇情章節,是由我自己去解讀對我的意義是什麼,而不是用別人的語言與看法去定義、理解我自己。別人認為的失敗,經過更新後的自己重新定義,可能就只是個協助自己學習到更多事物的機緣。我們有改寫自己未來生命的權利,我們可以有無視他人言語與評價的勇氣!我們可以掌控與決定改寫未來的劇本,需要花多久時間、用什麼方式!

 

「當然,『這樣的我』並不是有意識去選的,說不定一開始是無意識中做出決定的。」p55

「大概是因為對你而言,現在的生活型態即使有點不方便或不順心,但相對來說,維持現狀還是比較容易控制、比較輕鬆吧」p57

「要是選擇了新的生活型態,既不知這個全新的自我會遇到什麼狀況,也不知怎麼對付眼前發生的事。未來變得難以預料、生活充滿不安,搞不好會覺得接下來的日子更痛苦、更不幸。也就是說,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p57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變得幸福的勇氣」p58

「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p59

改變,真的很需要勇氣。要去承接不熟悉的不安與適應,需要非常多力氣,還有可能再跌倒的風險。

但如果深切的理解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透過改變生活模式來達到,那就只能,不斷的累積力氣與勇氣後,然後做出真實的行動,並且迎接行動後帶來可能的任何變化。這真的不容易,也許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馬上達成最高的目標,但可以分階段進行,在重複了許多次「累積、改變、休息充電、累積、改變、休息充電」後,離自己最想要的生命狀態,不是也越來越近了嗎?

每前進一點點,記得都要給自己盛大的鼓勵啊!用正向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努力與累積。

 

 

「並不是我說的話產生了什麼效果,而是靠你自己完成的。我只是透過對話引導你找出答案,並不想剝奪你如此寶貴的體驗過程。」p46

 

之前很不習慣「被討厭的勇氣」這樣對話方式的內容,但是這次閱讀的經驗是滿喜歡的,很像是在讀劇本,會在腦中想像哲學家、年輕人的語氣跟表情、他們講話的場景。這樣對話的方式也讓我想起我與諮商師對話的過程。

很多路徑,是需要自己投入、實踐,才會有屬於自己的真實體驗,那樣的體驗,是一種理解與明白,也是一種相信自己的過程。靠著自己投入後得到的收穫,是別人拿不走的。願所有曾失去力量的人,把力氣養回來後,都可以慢慢一步一步開始走自己的人生,並且保有耐心、懷抱著勇氣。

 

第二夜待續⋯⋯

 

延伸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第二夜:不與別人比較,只專注自己向前邁步

 

 

 

 

 

 -----------

 喜歡Susan寫的文章,就一起來臉書裡聊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