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相聚又分離,就算再珍惜彼此,但是能陪伴在身邊多久真的不知道,可能因為身體健康的變化、環境的無常,下一秒分離就突然來到,對命運束手無策,能做的只有投入在每一個關係與每一次交流中,當有一天失去時,才不遺憾。
雙城故事從2018年九月到2019年一月,20集走了五個月的時間播完了,真的很捨不得,好希望能再多看一些故事呀,例如念念再次回到舊金山,是怎麼開創自己的生活,或是JO與天明建立家庭後,有什麼新挑戰與酸甜苦辣,JO又如何在台灣繼續開拓自己的職涯。
小生命突然來到,JO與天明也就順順地繼續走下去,決定建立家庭、成為父母。感覺他們是準備好了的狀態,這樣真好。這兩集的小細節,可以感受到天明真的已經明白JO想要什麼了, 就算念念是重要的,但他心裡已經把JO放在第一順位了。哈哈哈,我就是覺得這樣的男人才值得JO繼續付出呀,生產可是賭命耶!
真的好喜歡溫昇豪與曾珮瑜的表演方式,好自然!
整部戲中,我覺得JO算是最能自我覺察的角色,她常常很清楚自己的狀態、理解自己的選擇、堅持自己要的。她大多時候在陪伴與等待其他角色的成長,以及當其他角色的支持系統。我想這樣特質的人,最大的滿足來自於,一切都安排妥當、能對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掌控權,以及自我實現。她可以獨行,若她願意停留與相伴,必定是很值得的人,才可讓她留下,付出自己的生命互相滋養彼此。就因為獨立自主,自己沒有什麼大問題,所以比較多的挑戰反而來自於周遭其他人的影響,以及與這些人際關係的平衡。
相較起來,念念的自我探索之路就非常的辛苦,她跟JO是非常不同的人,像是面對爸爸的死亡,她可能要花好常一段時間,才發現自己反常、才感受自己悲傷,才理解自己的反應,拖了一段時間,才有辦法慢慢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念念與爸爸的感情相當親密與深厚,所以當死亡帶來分離後,念念出現了一連串的創傷反應,例如失能(失去自己原本有的技術與產能,突然間再也無法順暢完成以前可以做到的事)與身體不適(作嘔),不接受現實(只覺得爸爸還在樓上),20集非常難得花了很多篇幅在細細描寫至親死亡時帶給人的衝擊到底可以多大,以及這些衝擊可能帶來的危險⋯⋯生命有時候就是如此的沈重。
其實在這樣的階段,陪伴永遠都是很重要的,也盡量不要讓這時候的念念獨處,並且帶念念去心理諮商,直接尋求幫助。劇中最後念念拒絕就醫、想要放棄自己,身旁的人能做的,只有不斷地繼續的守候,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療癒與支持。這條路其實非常緩慢,走好幾年都是有可能的,非常考驗當事人以及身邊親友的耐心,但是最終復原的成果,會是值得的。
念念在喝豬心湯時,畫面中出現上一次她自己一人在舊金山吃餅大哭時,同樣的念爸旁白。噢,天啊,那時候我也跟著哭了。上一次思念爸爸的距離是台灣與舊金山,這次思念爸爸的距離是生與死的間隔,真的是太難熬了。
念念真的很想Ryan,但她都忍了下來,如果再次開啟連結,她自己的狀態不好,也沒辦法在雙人的關係中幸福吧。
老天用很殘忍的方式讓念念修煉她的課題「獨立」,伴侶離開了、爸爸離開了,
這代價好大,但是看來最後,念念有學會了,她可以一個人再回到舊金山,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找到自己的舞台。
最後她與Ryan相遇了,雖然不知道相遇後會怎樣,但是看的出念念把自己的生活整理得更好了,是更成熟的念念了,我想這時候的相遇,會是更適合的時機吧!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雙城故事的時間,也剛好陪我度過了生命中很特別的半年。
我其實每次開始追一部戲,都會想,等我看完的時候,我當時的生活應該會是怎樣~
沒想到這半年我生活的變化真的讓我太過驚訝,真的是想都沒想到人生還可以發生這樣的事。
但是我也如同雙城故事裡的角色一樣,因為全心投入,而沒有遺憾,也沒有後悔。
曾經真心投入、活在當下過,時間總會留下些什麼呀。
隨著雙城故事中的主角們開始了人生的新的旅程、新的階段,
我的下一個階段也一步步慢慢展開了,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急,慢慢走,把每一步處理好。
說不上來,覺得這部戲很溫暖,講的是一個需要時間醞釀、等待、熟成的歷程,
感覺這部戲在用他的方式陪伴我呢~謝謝雙城故事帶給我的美好,讓我用新的角度去感受大稻埕,我會記得這些角色。
----
《雙城記》裡說「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縱使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而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
----
*雙城故事 A Taiwanese Tale of Two Cities粉絲團
延伸閱讀:
-----------
喜歡Susan寫的文章,就一起來臉書裡聊天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