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難用言語說得清楚,我到底有多喜歡「媽,別鬧了」這部戲。
看台劇好多年了,對我來說這是一部很特別的作品,
整個故事像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與新的開始。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我曾經在某個探索悲傷失落的課程裡聽見老師說過一句話:
「悲傷是心靈世界的基調,悲傷,壓在最最最深處。」
一開始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很想反抗的,會想說,不對呀,生命中有那麼多歡樂開心的事,悲傷怎麼會是基調呢?不是快樂才是基調嗎?後來老師解說,是因為,我們的生命裡,存在了死亡這件事。當死亡存在,那份悲傷的重量,以及死亡給我們帶來的各種影響,就是如此巨大的存在,一如劇中這一家,是從爸爸突然死亡後開始延伸與拓展之後三個女人生命的故事。
好像要我們不能喘口氣一樣的,死亡、無常、無預期、告別,
充滿了這部戲裡,彷彿要我們直視,看,這多麽難呀,但是我們必須走這趟呀。
一開始,媽別鬧了看起來好像是在在講女性勇敢追愛,
再看下去,好似包含了女性自主,
最後,我覺得,這部戲,在講死亡與告別。
最難入口的死亡啊,上包覆纏繞了一層一層,讓我們願意看下去的喜劇元素、女性議題、母女議題等等。
我想這就是編劇與導演的溫柔,深深的溫柔。
用一種讓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感受死亡與告別這件事。
如果你曾失去所愛,並且深深心痛,
在看媽別鬧了的過程中,一定能感到深深的被理解與安慰。
整部戲裡我最喜歡的一段,就是媽媽玫玫要去登記再婚前一晚,她做了一個夢,那個夢的場景,分為左邊與右邊兩道門,夢中玫玫拖著行李,要從左邊代表過去紫粉色的門,走到右邊橘色黃未來的門,我真的覺得這個場景設計美到爆!我沒想到他們家的動線可以創造出這樣的寓意!真的好用心好美,我真的有看懂!!!
然後王玫玫在過度的中間,遇到了前任已故丈夫陳光輝,他們一起跳了最後一支舞,然後玫玫醒了,看到了即將登記結婚的新伴侶,做早餐給女兒們吃,玫玫找出她一直收藏著陳光輝給她的那朵粉色小花看了看,並在登記結婚時她頭上戴的花圈上,放上了那朵粉色小花。
那一段陳光輝講的話,真的好美好美、好深刻。
「然後,我給了你我的死亡,
我給你地圖,我給你行囊,
而我最想給你的,是一雙翅膀,
讓你從我的世界飛出去,
謝謝你,讓我的人生這麼美好,
我們,下輩子見。」
這可能是所有先走的人,
最想給生者的祝福,
希望就算我們經歷了他們的死亡,走過了低谷、失控、破碎、悲傷、流淚,
最後仍能將這段過去融進了我們的生命裡,繼續過我們的人生,
一個沒有他們參與,
卻也永遠在心裡帶著他們的人生。
謝謝媽別鬧了,用這麼熱鬧有趣的方式,訴說了這一場漫長的告別。
告別,可以是溫暖的、有意義的、
新生的、帶著盼望的。
只要我們願意,
讓時間帶著我們,慢慢的走過。
今天先寫到這...
之後再寫陳如蓉,我也很喜歡她這條線。
謝謝原作者、謝謝編劇、謝謝導演,謝謝演員們、謝謝所有劇組。
這真的是一部,很棒很棒很棒很棒的作品,我好愛好愛,謝謝你們。
-----------
喜歡Susan寫的文章,就一起來臉書裡聊天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