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13240_10155283222191348_1933776922_o.jpg

「被討厭的勇氣」第二夜非常精彩,講到了自卑感、自卑情結、優越情節、展現權力、權利鬥爭與復仇、不與人比較⋯⋯等等。只能說我跟阿德勒相見恨晚啊,應該要早些閱讀這些資料,因為我的價值觀許多跟阿德勒的觀點是很像的,看這個章節真是讓我覺得大快人心!

 

「所謂『追求卓越』指的是讓自己的腳向前跨出一步,而不是非超越別人不可的那種競賽。不和任何人競爭,只要向前邁步就行,更不需要拿別人和自己做比較。」p95

 

我是一個不喜歡與人比較的人。我喜歡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在努力的路途上追求卓越,不是跟別人比較的追求卓越,而是把焦點放在自己是否有進步、是否達到對自己的期待與需求。如果我參與了「比較」,通常都會是因為社會制度下我必需加入這場競賽做為現在與未來的交接點,例如:國中升高中的基測與面試、高中升大學的學測與術科考試、出社會後為了工作的面試與線上比賽。

其他的比較,我真的一直都沒有興趣,我覺得很無聊。(除了前幾年我會參與網路的筆戰,不過現在也改掉了。)

雖然從小到大許多比賽一直充滿學習的過程,段考的排名、月考的排名、模擬考的排名、唱歌比賽、演說比賽、作文比賽、合唱比賽,在我參與這些比賽時,當然會想要贏,但是這是建立在「我在乎、我喜歡這些東西,並且不會因為沒有第一名就覺得自己差」的基礎上去投入、體驗這些比賽的過程。

看了這一章節的內容,我想到我很小的時候就選擇了不與人比較的道路,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國中時我就已經覺得考試的分數排名很沒有意義,我認為那些分數完全不能定義我與其他同學任何人的價值。雖然國中很常在班上前五名,但我內心感覺是痛苦的,因為我漸漸感覺得這些對我沒有意義,但是當時國中校內生活的模式選擇不多,我只好踏著一般的道路繼續升學。

後來上了高中,是一間很新的學校,有非常多社團可以讓我參加,哈哈哈,那些唱歌啊、啦啦隊呀、樂團啊,實在是太好玩有趣了,讓我感受到生命存在意義,投入在其中真的太快樂了,所以我完全放棄了學科分數的競爭,從國中三年次次前五名,到高中月考排名每次都落在中後段,因為我真的完全不想把時間花在學科的分數上啊!但是我上課都很認真的喔,盡量吸收,只是考試就沒有花時間去準備了。

那段時間除了要調整自己的內心,還要抵抗父母的壓力,對我的家人來說這可是劇烈的變化呢⋯⋯但是在高中的學習階段,我因此得到了內心極大的自由,這種「不管世俗的比較,專心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滿足感,也造就了往後長長的人生中,我面對不同選擇的勇氣基礎。

後來高三了,又是要面對「制度的連結點比較」的時候,我回去讀學科了一年,就為了拿到分數的資格在制度上得到面試機會,那一年我停掉了所有社團以及課外的學習,極度的痛苦!在知道自己考上想要的校系的時候,我做的就是把房間裡所有的考卷給撕了,我真的非常痛恨這樣制度的比較,我很清楚我此生除非不得已不然不會再走上這樣比較分數的過程。

很奇怪的是,當我自己已經達到我最想追求的校系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時,我的滿足感是完整個人的、與別人無關的,但是當我很開心的跟學校某些老師分享我考上的學校時,他們給我的反應是「嗯,很好⋯⋯至少是國立的。」我聽了真是覺得莫名其妙,還是在比較,重點不是國立吧,是這間校系是我內心最想要的未來吧!

 

「優越情結:雖然深受強烈的自卑感所苦,卻沒有勇氣以努力與成長這種健康的手段來補足,也無法忍受『因為A,所以達不到B』這種自卑情結、不能接受『無能為力的自己』,如此一來,就會想用更加簡便的方式來彌補: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沈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p89

「展現權威:比如刻意表示自己和一些有權勢的人(從班長之類的幹部到名人等等各種身份的人)關係很好,藉機跟別人炫耀自己好像有多特別。另外,像謊報自己的學經歷,或在裝扮上極度崇拜名牌之類的,都是一種權威的展現,屬於優越情結的另一個面向。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因為『我』很優秀或特別,而是藉由『我』和權威的結合,讓別人覺得『我』好像很優秀的樣子。」p90

「這種藉由權威的力量來膨脹自我的人,終究還是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過著別人的人生。」p90

 

出社會、加上這幾年來網路社群的發達,讓我看見另一種比較,出社會好像來到了一個完全開放的賽場,「比較」的價值觀無孔不入人生的每個面向,好多人好喜歡比較先是比學歷、比薪水、比公司、比賺錢,再來可能比名氣、比伴侶、比遊山玩水,進入了婚嫁的年齡:女人比誰早嫁、嫁的好不好、聘金多少、有沒有孩子、生男生女。男人比有沒有錢、比房、比車、比老婆的長相和順服⋯⋯。荒謬的是,比有錢,有錢了以後還不夠,還要比誰有錢的比較高級與有品味!

我覺得這一切都非常瘋狂,我感覺到這些活在「比較」價值觀的人,不斷的用「有沒有比贏」來顯示自己是不是有價值的。在我眼中,這些比較項目,都不能決定一任何一個人在我心中的價值啊!可是卻有許多人,用這些表面的項目去比較,去評價自己是不是夠好、去評價別人的優劣,在我看來,真的是讓我想能遠離就遠離的模式。

 

「因為不想成為輸家,而且為了不成為輸家,必須不斷贏下去,也沒辦法相信別人。社會上有許多人雖然獲得成功,但同時卻無法感受到實質的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p100

 

我觀察到這些「比較」價值觀家庭出來的人,會有一些想法與外顯的言行,例如:

1、自己快不快樂、是不是自己想要、對自己有沒有意義,都不重要,重點是,要比贏人家!

2、言談之間,會去強調「自己的成就」、「跟其他人比起來」,使用帶有優越感的語言去描述自己擁有的事物。

3、非常在意自己的「有頭有臉」,引以為傲,但是看不起「沒頭沒臉」的人。很執著於社會地位以及別人面前的形象與觀感,覺得沒頭沒臉的人在社會上沒什麼發言權,也不是很有資格平起平坐跟自己討論事情。

4、語言中十句內不脫「比較」,明明可以單純表達開心、讚美、自信的情境,全部都用「跟別人比起來xxx」「比別人好xxx」等語言模式取代。

5、貶低別人的語言也都是比較的語言:「他就比不過別人」「你看他輸了」,而且愛比較的人使用的語言很多都很尖酸刻薄。

6、對於非比較的價值觀,例如阿德勒學派以及我這樣類型特質的人會被有「比較」價值觀的人視為:不爭氣、不努力、吃不了苦、消極、不切實際、覺得不比是因為你自覺比不上別人所以怯戰,但在我們這派的價值觀裡跟本不是那麼回事。

 

對於這樣價值觀的人,我非常敏感,我只能接受我認為必要的比較(例如之前提到的考試、面試、成效評估),但是要時時刻刻、無所不比,我真的覺得,實在太莫名其妙了,完全不會想要處在這樣「比較」的氣氛裡。

 

我喜歡平等的相處,而若有人可以跟我平等的相處,那他就單純是個可以跟我溝通講話的人就可以了,不用去滿足任何外在條件來證明他有資格跟我平等的相處與溝通,這樣的平等裡不存在比較!

 

 

「人際的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無法逃離不幸。」p98

「一旦意識到競爭或勝負,必定會產生自卑感。」p99

「不僅是競爭對手,在不知不覺中,其他所有的一切,甚至是全世界,都會被你視為『敵人』。」p99

 

 

而有些人,看你擺明了沒有要跟他爭,他還是想要跟你比,試圖在共同的人際圈裡,處處的想要跟你開戰場,對於你只是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過日子處處看不順眼,會向別人散播不利於你的攻擊性語言,我以前不太明白這個模式,看了這個章節後才理解,這是對方在跟我「權力鬥爭」,爭的也許不是物質上的東西,而是情誼、某個人的關注與在乎、認同這種抽象的事物。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麼不管其他人的意見是什麼,都應該在這裡畫下句點。」p111

「承認錯誤、表達歉意的言詞,還有脫離權利鬥爭,這就都不是『挫敗』。所謂的追求卓越,不是透過跟其他人的競爭來實現的。」p111

「我們要先摘掉這個競爭或勝負的眼鏡,才能修正自己、改變自己。」p112

 

我以前真的很容易被這種我不想比較、但對方卻開戰場的權力鬥爭方式勾起想要爭個輸贏的心情,我會非常不開心。現在看了「被討厭的勇氣」這個章節,我覺得一切都好清楚,原來是這麼回事!希望以後我能更沈穩的看透身邊的人所發起的權力鬥爭,然後盡快離開戰鬥的範圍,別耗損自己的力氣。

以上就是我自己對於比較、平等、專注在自己向前邁進的步伐相關的想法分享,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這樣的價值觀,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眼中的幸福。

 

 

getImage  

以下是「被討厭的勇氣」 第二夜 其他的金句節錄分享:

「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p75

「在阿德勒所使用的德文中,自卑感『Minderwertigkeitsgefuhl』這個詞是由『價值(wert)』『較少(minder)』和『感覺(Gefuhl)』所組成的。也就是說自卑感這個詞跟自我的價值判斷有關。」p78

「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解釋』」p80

「不過主觀有一個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任由自己選擇。到底要把自己的身高當成優點還是缺點,全都交給主觀意識來決定,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辦法自由選擇。」p81

「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卻可以隨意更改主觀的解釋,而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裡。」p81

 

「任何人都是在追求卓越,也就是『想奮發向上』,訂定某些理想或目標後,就向前邁進。但是當理想無法達成時,就會對自己產生一種低劣無能的感覺。」p83

「阿德勒認為:『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對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只要用對了,即使是自卑感,還是可以成為努力與成長的催化劑。」p84

「至於『自卑情節』,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因為A所以達不到B(例如:因為我的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這種論點的,就已經不算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節了」p85

「簡單說,就是怕跨出那一步,而且不想付出實際的努力。不想為了改變而犧牲目前所擁有的享受與快樂,例如花在玩樂或個人興趣上的時間等等。也就是缺乏改變生活型態的『勇氣』。所以對目前的狀態即使感到有些不滿或不方便,卻還是覺得維持原狀比較輕鬆愉快。」p87

 

「炫耀不幸:以驕傲自誇的口氣,說著自己的出身或成長階段中所遭遇的不幸。」p91

「這樣的人,就是想藉由自己的不幸,好變得『特別』,憑著不幸,想要高人一等。」p92

「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想要支配對方。」p92

「只要把不幸當成讓自己『特別』的武器,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不幸的狀態」p93

 

 

「你無法發自內心祝福那些看似幸福的人。這就是因為你把人際關係當成是競爭,認定別人的幸福就像是『自己的挫敗』,才無法給與住福,不過,一旦脫離了競爭的模式,就沒有勝過別人的必要,也就可以從『可能會輸』的不安中解脫。」p102

「人際關係一旦進入到復仇階段後,當事人雙方想解決這個問題,機虎已經是不可能了。為了不變成那樣,當對方挑起權力鬥爭時,絕對不要隨之起舞。」p108

「憤怒不過是一種溝通的方式,不利用憤怒來溝通是有可能的。我們不必發洩怒氣,也可以進行意見交流,甚至讓對方接受我們。如果能從經驗中漸漸了解這一點,憤怒的情緒自然而然的就不會再出現。」p109

「不是不能生氣,而是不必依賴憤怒這種工具」p110

 

 

「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選擇的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沒有自卑感,也不必誇耀自己的優越性,可以處於平穩、極為自然的狀態,真正的愛,就是那麼一回事。」p120

「阿德勒心理學將個人的『獨立』以及置身於社會的『協調』視為重大目標。」p122

「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擁有的心理學』而是『使用的心理學』,關鍵不在於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p126

「我們人類還不至於脆弱到任由決定論中的創傷論來操控自己。以目的論的角度來說,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型態,是我們自己選的,我們擁有那樣的力量。」p127

 

延伸閱讀:

*「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第一夜:未來是可以改變的、情緒有許多功能

 

 

 

 

 -----------

 喜歡Susan寫的文章,就一起來臉書裡聊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